韦氏身为贤妃,在后宫的位置仅次于贵妃、皇后、太后。虽然她是奴婢出身,也是知书达礼之人,性子恬静,不愿与人争斗,故而崇德殿是宫中最冷清的地方,也是清静之地。
赵构泪流满面的跪在地上仰望着母亲,心里感慨万千。自从习武以来便独自一人,自此与自己的母亲分别。此时,看见母亲沧桑的脸庞,慈祥的目光,眼中含泪,这让他心如刀割,自知不孝。
赵构非常懊悔,为何不早点前来。虽然他考虑的是母亲在宫中的安危,时机不成熟,只是这样一来却让母子二人分别多年未曾见过。如果给他再一次的机会,赵构万万不会不来探望自己的母亲。
韦氏伫立在门槛处,眼睁睁地看着跪地而来的赵构,心里一痛,泪水止不住的流淌下来。那一刻,韦氏的心都融化了,眼里只有赵构一人,再无其他人。只是她的身份不允许前去迎接赵构,也不能立即搀扶起赵构,韦氏知道这是赵构对自己的孝顺,身为母亲唯有欣然接受。
母子二人四目相对,韦氏近距离看着赵构,只觉得赵构不仅仅长大了,就连容貌也变了许多,只是身形略显单薄,心里揪着痛;韦氏懊悔自己没有留在赵构身边照看,以至于错过了很多。
“侄儿有恭见过韦妃!”赵有恭恭恭敬敬地喊了一声,惊醒眼神中都是赵构的韦氏,他也不愿意惊扰,看到如此感人肺腑的一幕,赵有恭心里除了感动、羡慕外再无其它东西。
韦氏听闻赵有恭喊自己,方才撇过头看着赵有恭,眼中满是慈爱之色,笑容满面地点点头,想要说些什么却发现赵构还跪在地上,担忧的让赵构起来。母亲的命令,赵构岂敢不从。
纵然在朝堂上风光无限,手握大权,在母亲韦氏面前,赵构仍然还是孩子。原本在父母身边无忧无虑的生活的赵构,小小年纪便承担着很多,韦氏知道赵构自幼聪慧,比同龄人成熟很多,不曾想年仅十四岁尚未加冠的赵构居然如此风光,心里除了欣慰也有担忧。
韦氏深居宫闱,不与人争斗,不代表韦氏是那种闭门造车之人。恰恰相反,韦氏独具慧眼,目光长远,就连赵佶都不曾知道,有些事情藏在心里比说出来或是做出来要好。
如果可以的话,韦氏不希望赵构小小年纪便进入朝中任职。毕竟,朝中官员尔虞我诈堪比后宫争斗,为了取得皇上宠幸更是不择手段。常年身居在宫中的韦氏,早已见怪不怪,只是恬静的心让她置身于事外,不愿意掺和其中。
自从赵构离开后,韦氏便一心一意的礼佛,修身养性。名利在她眼中不重要,重要的是赵构能够健康安全,此乃最大的心愿。即使是皇上来了,韦氏眼神也不曾丝毫的波动,唯有赵构才能牵动她的心,只因他是自己的儿子。
赵构在朝中发生的一切,小兰悉数告之,韦氏只是静静地听着不曾说过什么。但是,韦氏心如明镜,对于朝中的势力多少有些了解,尤其是赵桓被赐封为太子后,以赵构的本事势必成为眼中钉肉中刺。
韦氏与太子赵桓的母亲乔氏原是郑皇后宫中的普通侍女,结为姊妹,相约其中一人富贵时,不能忘记对方。后来乔氏得到宠幸,封为贵妃,向徽宗推荐韦氏,韦氏因而受到临幸。
现在有这样的地方,可以说与乔氏有很大的关系,韦氏不愿与乔氏因为儿子的事情闹得不愉快,最后老死不相往来。经过这么多事情后,韦氏心里已经明白有些事情无法避免,还是发生这样的问题,心里只能感慨。
如果韦氏不是选择清修,只怕与乔氏早已发生斗争。并且,乔氏已经成为皇后,要是真的无可避免唯有应对才行。她可以忍受一切,不论自己的地位或是权力等都可以不要,只要赵构安全即可。
为了儿子的安全,哪怕是与皇后斗上一斗也无所谓。韦氏看见赵构第一眼,心里百转千回,想了许多,心中所想的事情全部浮现在脸上,时而忧愁,时而担心,时而坚定,时而无奈……
赵构、赵有恭二人面面相觑,低头不语,他们静静地等待着韦氏。片刻后,韦氏下定决心,笃定了自己的信念,看着赵构、赵有恭二人伫立不动的模样,莞尔一笑,道:“你们不必如此拘束,一切随意!”
“是,母亲!”赵构、赵有恭二人点点头,他们还真的有些拘束,想要放松也放不下来。
韦氏率先转身离去,小兰急忙上前搀扶住,赵构、赵有恭二人紧紧地跟随在后面。赵构眉头紧皱,凝望着有些佝偻且单薄的身影,脸上有些哀伤,暗暗地想道:“想必母亲吃了不少苦!……”
皇宫中的伙食本来就好,就算是平常妃子饮食都有规律的,决不会如此消瘦且憔悴,唯一的解释韦氏身子大不如前定然与之前一次性命攸关的事情有关,还有便是操心不已,让韦氏担忧的只有自己了,再无他人。
这一刻,赵构更是愧疚不已,只觉得自己真的不孝顺!
“小兰,你去拿些糕点来,备上一些茶水!”